新闻中心
明星流量效应与主流影视文本创作


40年前,周里京在电影《人生》中塑造的高加林一角,因其鲜明的个性和出色的演技,不仅让他成为8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明星,也让“高加林难题”成为改革开放后青年一代热议的话题。时光荏苒,改编自路遥小说的电视剧《人生之路》横空出世,凭借原著的深刻影响力,一经播出便引起了广泛关注。观众们对剧集改编与原著的关联热议,而陈晓饰演的高加林则收获了众多好评。
在《人生之路》中,陈晓诠释了高加林这一角色。
同样,王一博在电影《长空之王》中扮演的角色雷宇也引起了观众的关注。
从周里京到陈晓,当《人生》宣布改编为电视剧版时,观众们难免心存担忧。一方面,既有经典在前,新版本难免会被拿来比较;另一方面,陈晓一贯以古装剧和偶像剧男主角形象示人,这次能否成功驾驭黄土高原长大的高加林?这一问题同样在去年胡歌出演电视剧《县委大院》时出现过。
胡歌,这位以仙侠剧、古装剧和年代剧角色闻名的演员,曾塑造了李逍遥、杨过等多个深入人心的形象。在《县委大院》中,他扮演的县委书记梅晓歌,引发了观众们的质疑:他是否会因形象太帅而难以贴近现实中的官员形象?幸运的是,电视剧播出后,胡歌的出色表演让大家为之叫好。
在过去的岁月里,娱乐明星出演主旋律影视作品中的正面角色或革命领袖角色,有时会遭遇舆论批评。最著名的例子之一,就是1998年张国荣在电影《红色恋人》中扮演共产党人靳,这一选择引发了公众的广泛不满。
与此同时,流量明星也倾向于选择古装剧、年代剧和商业大片,以期在演艺事业中名利双收。然而,近年来,随着新主流影视作品的兴起,流量明星开始在主旋律正剧中担纲主演,成为影视创作的新趋势。
电影《建国大业》以来,“数星星”已成为该系列电影的一大卖点,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系列也以明星云集作为宣传亮点。这股风潮同样蔓延至电视剧领域,一些重大主题剧和正剧开始采用新流量策略,大量使用顶流明星来扩大影响力。
以《理想照耀中国》、《功勋》、《启航:当风起时》等为代表的电视剧,大量使用当红流量明星,如王凯、赵丽颖、王一博等。这种新策略既让影视剧作品迅速获得关注,也让明星艺人戏路更宽,粉丝群体扩大。
这种趋势背后,是影视创作与市场运作的完美结合。一方面,影视制作方通过明星的影响力,使作品迅速走红,吸引原本对主旋律作品兴趣不大的观众。另一方面,演员们也跟随市场风向,跳出“舒适圈”,寻求新的发展空间。
当前,影视圈正采取一种两全其美的流量新策略,证明主旋律创作与市场化运营并不矛盾。我们应尊重剧本,选用最适合的演员,而不仅以明星的名气为标准。新主流影视剧的创作,应注重内容质量,与明星的表演相互成就,共同推动主旋律作品获得成功。(文汇报记者 黄钟军)